收益法和成本法的区别
成本法和收益法是两种常用的资产评估方法。下面将从核算范围、基本原理、适用对象、依据和具体步骤等方面来介绍这两种方法的区别。
1. 核算范围
成本法:成本法适用于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
收益法:收益法适用于企业持有的、不能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即联营或合营。
2. 基本原理
成本法:成本法是按照被评估资产的现时重置成本,再扣减各项***耗价值,从而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方法。
收益法:收益法是通过估算被评估资产未来预期收益的现值,来判断资产价值的方法。
3. 适用对象
成本法:成本法适用于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即企业持有的控股子公司的股权投资。
收益法:收益法适用于不能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即企业持有的联营或合营的股权投资。
4. 依据
成本法:成本法的依据是被评估资产的重置成本,包括现时重置成本和扣减各项***耗价值后的资产价值。
收益法:收益法的依据是被评估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的现值,通过对未来收益进行估算来判断资产的价值。
5. 具体步骤
成本法:成本法的具体步骤包括确定被评估资产的现时重置成本、扣减各项***耗价值、计算资产价值并进行确认。
收益法:收益法的具体步骤包括估算被评估资产未来预期收益、折现估算的收益值、计算资产价值并进行确认。
通过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成本法和收益法主要的区别在于适用对象和基本原理两个方面。成本法适用于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重置成本扣减***耗的方式来确定资产价值;而收益法适用于不能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通过估算未来预期收益的现值来判断资产的价值。
在实际应用中,成本法的资料是历史资料,受时间的限制较小,而收益法则是通过估算未来预期收益来评估资产价值,具有时效性。因此,具体选择采用哪种方法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决定,并根据相关的规定和要求来进行核算和评估。
成本法和收益法是在不同情况下使用的两种不同的资产评估方法。成本法适用于控股子公司的股权投资,依据重置成本确定资产价值;收益法适用于联营或合营的股权投资,依据未来预期收益确定资产价值。在选择使用哪种方法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进行判断和决策。
- 上一篇:英镑兑纽币汇率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