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财经百科

首页 > 财经知识

财经知识

劳动者剩余价值是什么意思

2024-06-09 11:06:02 财经知识

劳动者剩余价值是指在剥削制度下,被统治阶级剥削的劳动者所生产的新价值中,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劳动报酬之间的差额,即“由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剩余价值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剥削关系。

1. 剩余价值的概念

剩余价值是指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是劳动价值和工资之间的差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雇佣劳动者进行商品生产,劳动者使用自己的劳动力创造出新的价值,而雇主给予劳动者的工资只是劳动力价值的补偿,剩余价值则是超出劳动力价值部分的价值。

2. 剩余价值的产生

剩余价值的产生基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分工和私人占有制度。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投入自己的劳动力,创造出的价值远远超过了自己的工资。这是因为资本家在雇佣劳动者的过程中,购买劳动力只是购买了劳动者的生活和工作能力,并不包括劳动者创造新价值的能力。而劳动者投入的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的额外价值就构成了剩余价值。

3. 剩余价值的实现

剩余价值的实现主要以商品交换为形式。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是劳动的具体产品,通过交换实现其价值的转化。资本家将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以货币的形式实现,通过卖出商品获取利润。而劳动者只能用工资购买生活必需品,无法获得剩余价值的实际收益。

4. 剩余价值的重要性

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础和动力。资本家通过获取剩余价值实现利润,进一步积累资本,扩大生产规模。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者的劳动变成了资本的增长点,资本对劳动的控制和剥削不断加深。剩余价值的获取和积累使得资本家成为社会经济的主导者,劳动者则处于被剥削和被统治的地位。

5. 剩余价值与社会公平

剩余价值的存在使得社会财富的分配极不平等。剥削制度下,劳动者只能获得自己创造的劳动价值的一部分,剩余的价值被资产阶级占有。这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扩大和社会阶级矛盾的加剧,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公平。为了实现社会公平,需要建立起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制度,使劳动者能够共享自己创造的全部价值。

6. 剩余价值的变化

剩余价值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都会对剩余价值产生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增加劳动者的创造力,减少资本家对劳动力的依赖,从而降低剩余价值的比例。而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则会影响劳动力的价值和工资水平,进而影响剩余价值的分配。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剩余价值的存在和剥削现象是不可避免的。通过理解和认识剩余价值的含义和产生机制,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分析当代社会矛盾与问题,为构建社会主义制度和实现社会公平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