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平价理论最早由()提出
利率平价理论最早由***著名的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提出,他在1923年的《货币改革论》中首次提出了该理论,并被称为古典利率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认为,远期汇率的基本决定因素是货币短期存款利率之间的差额。
1. 利率平价理论的基本概念
利率平价理论认为,两个***的利率差额等于远期兑换率与现货兑换率之间的差额。根据该理论,如果两国的利率差额增加,那么远期汇率将会升高,现货汇率也会升高。这意味着,投资于高利率***的资本将会增加,导致该国货币的升值。
2. 利率平价理论的影响因素
利率平价理论的成立基于以下几个主要因素:
2.1 利率差额:利率差额是指两国货币短期存款利率之间的差值。当利率差额增加时,投资者倾向于投资于利率更高的***,这会导致该国货币升值。
2.2 货币供给与需求: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对利率的决定起到关键作用。当货币供给与需求相交时,利率将不再变动,这会导致流动性陷阱的出现。
2.3 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对利率和汇率之间的关系有重要影响。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本国货币的存量相对减少,利率上升;而利率的上升会引起资金外流减少或资金内流增加,从而改善国际收支。
3. 利率平价理论的实践应用
利率平价理论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国际金融市场中,投资者可以利用该理论来进行套利交易。
3.1 跨国企业投资决策:利率平价理论可以指导跨国企业在不同***间的投资决策。当两国利率差额较大时,企业可以选择在利率较高的***进行投资,以获取更高的回报。
3.2 外汇市场交易:利率平价理论还可以指导投资者在外汇市场上的交易。当两国利率差额较大时,投资者可以选择在利率较高的***购买该国货币,这样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息收入。
3.3 资本流动的预测:利率平价理论可以用于预测资本在不同***间的流动情况。当两国利率差额增加时,预示着资本将会向利率较高的***流动。
4. 利率平价理论的争议
尽管利率平价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释利率、汇率和资本流动之间的关系,但仍存在一些争议。
4.1 忽视其他影响因素:利率平价理论忽视了其他影响汇率和资本流动的因素,比如经济增长、***干预和地缘***等。
4.2 短期波动的难以解释:利率平价理论难以解释短期汇率波动和异常波动的原因。
4.3 国际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利率平价理论无法完全适用于复杂的国际金融市场,因为市场中存在许多其他的非理性因素。
利率平价理论是凯恩斯为解释利率、汇率和资本流动之间的关系而提出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利率差额等于远期兑换率与现货兑换率之间的差额,可以用于指导跨国企业投资决策、外汇市场交易和资本流动的预测。该理论仍存在一些争议,因为它忽视了其他影响因素,并且难以解释短期汇率波动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复杂性。
- 上一篇:工银平衡基金累计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