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值化程度逐渐提升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净值化程度逐渐提升成为了当前理财行业的重要趋势。底层资产的变化对理财产品的净值产生直接影响,尤其是在股票、债券等市场波动加大的情况下,净值波动更为敏感。公募基金、银行理财等机构在净值化转型上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果,产品净值化比例不断提高,长期限产品占比逐步提升。净值化转型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需要理财机构进一步加强产品研发与布局能力。
净值化转型对公募基金的影响
公募基金作为我国理财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净值化转型对其影响深远。随着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的交易属性逐渐增强,国有行、股份行等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也对公募基金构成了一定的竞争压力。公募基金在净值化转型中需要注意产品计量的及时确认,以免底层资产变化快速反映到产品净值上,导致净值波动加大。
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的发展趋势
根据《***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0年)》统计,2020年银行理财净值化产品存续规模达到17.4万亿元,同比增长59.07%。净值化比例也在不断提高,达到67.28%,上升22.06%。银行理财市场的发展趋势包括长期限产品占比提升、资金端和资产端的期限匹配、净值型产品存续规模的增加等。
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面临的问题
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过程中面临客群分散、客户风险偏好较保守等问题。虽然随着净值化进程的加快,客户对净值型产品的接受程度有所提升,但老年客户较多的情况下,仍需要解决客户风险偏好不一致的问题。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将呈现常态化,投资者对“刚性兑付”的认知误区也需要逐渐扭转。
预期收益型产品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的推进,预期收益型产品的规模逐渐被压缩,收益呈现持续下行态势。这主要受到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和高收益资产到期带来的影响。净值化转型也为理财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养老理财、ESG问题理财、专精特新问题理财等逐渐成为各家机构竞相角逐的热点。
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非保本理财存续余额达到29万亿元,同比增长12.14%。随着理财产品向净值化转型的程度不断提升,理财净值波动将成为常态化,投资者对“刚性兑付”的认知误区也将逐渐扭转。
- 上一篇:老白干股票今天行情?